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日,在电池材料创新领域,钠离子电池成为动力电池行业“新宠”,大众思皓、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多家企业释放了钠离子电池“上车”的规划以及量产能力,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正在提速。鉴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披露旗下钠离子电池产品的性能指标,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、电解液等产业链也初步形成,行业内认为,2023年将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“元年”。不过,由于现阶段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,且还不具备规模效应,车企更有意愿在低端车型上采用钠离子电池。“从成本来说,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的成本要低很多。从矿产资源的获取渠 近日,在电池材料创新领域,钠离子电池成为动力电池行业“新宠”,大众思皓、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多家企业释放了钠离子电池“上车”的规划以及量产能力,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正在提速。鉴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披露旗下钠离子电池产品的性能指标,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、电解液等产业链也初步形成,行业内认为,2023年将是钠离子电池产业化“元年”。不过,由于现阶段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,且还不具备规模效应,车企更有意愿在低端车型上采用钠离子电池。“从成本来说,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的成本要低很多。从矿产资源的获取渠道来说,钠离子电池原材料的获取难度要远比锂电池的锂矿获取难度低得多。但是从性能上来说,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不如磷酸铁锂,还需要进一步提升。”千门基金总经理宣继游告诉记者。展开